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魏莉華:堅持厲行法治 保護自然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边@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凸顯了法治建設事關根本的戰略地位,也意味著厲行法治在我國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自然資源管理涉及生態文明建設,涉及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財產。黨的十八大以來,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總體布局,將自然資源法治建設與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以《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通知》為總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立法、執法、審批、監管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明確具體的制度安排和工作舉措,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把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落實到自然資源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有力推動“法治藍圖”轉化為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新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進一步彰顯了我們黨矢志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建設法治的堅定決心。自然資源法治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把握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點任務,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扎實實抓下去,不斷開創新時代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自然資源法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自然資源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充分發揮立法對自然資源管理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要配合立法機關不斷健全自然資源管理急需的法律制度,修改完善不適應的法律制度,回應法律“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迫切需求,用法律手段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要配合司法部抓緊推進《礦產資源法》的修訂工作,全面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大力推進“凈礦”出讓,完善礦業用地法律制度,切實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要加快《耕地保護法》《不動產登記法》《國家公園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的起草工作,盡快報送國務院。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要尊重客觀規律,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要充分發揚民主,深化法律起草階段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識。要恪守法治原則,遵循立法程序,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操作性。
二是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弊匀毁Y源主管部門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必須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要加快轉變自然資源管理職能,切實履行好黨中央賦予的“兩統一”職責。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擁有規劃編制、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資質審批、行政征收、計劃指標分配等多項行政權力。要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要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解決好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的空間。要加強對權力的內部制約,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事權規范化、法制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全面規范自然資源執法,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提高自然資源執法人員的能力和水平。要完善自然資源執法程序,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要加大對破壞耕地、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破壞礦產資源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強化自然資源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機銜接,強化法律威懾力。
三是強化行政復議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落實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優化行政復議資源配置,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倍嗄陙恚匀毁Y源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數量持續高位運行,在國務院各部委中名列前茅。要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做好自然資源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和審理工作。要以“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行政復議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自然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自然資源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堅持“刀刃向內”,充分發揮行政復議的監督糾錯功能,對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的糾錯“不留情面”。要堅持復議為民的工作理念,努力在行政復議案件辦理中釋法理、講事理、曉情理,為自然資源爭議的實質性化解找到突破口。
四是提升法治宣傳教育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敝挥腥w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加強對全社會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全民守法。要認真貫徹落實《自然資源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完善“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機構是主體,法治機構要統籌”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強對自然資源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用法治思維分析利弊考量對錯,確保決策程序符合規定,決策內容依據充分,決策結果公平公正。要把憲法法律作為自然資源系統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內容,不斷增強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