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中國地質調查局再發現自然界新礦物

信息來源 :中國礦業報      發表時間 :2022-12-10 11:31:52

“白鴿礦”獲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正式批準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李以科研究團隊發現并申報的新礦物“白鴿礦”,近日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高票通過,批準號IMA2021-002a。

新礦物英文名稱“Nioboixiolite-(□)”,為紀念在白云鄂博地區首次發現鈮鐵礦并開啟鈮資源調查研究的白鴿研究員(1930年-2020年),申報者將新礦物中文名稱確定為“白鴿礦”,目前其標型樣品存放于中國地質博物館,編號:M16118。

白鴿礦發現于白云鄂博稀土-鈮-鐵床隱伏碳酸巖體中,是在白云鄂博礦床發現的第16個新礦物。它是一種黑色不透明的鈮鉭氧化物,簡單化學式為:[(Nb,Ta)5+,□,(Ti,Si)4+,U6+,(Ca,Pb)2+,(Fe,REE)3+]O2,理想化學式為:(Nb0.8□0.2)4+O2,屬斜方晶系(Orthorhombic),空間群Pbcn(#60),晶胞參數:a=4.7071(5)?,b=5.7097(7)?,c=5.1111(6)?,V=137.37(3)?3,Z=4。

一直以來,白云鄂博被認為是極度富釷(Th)貧鈾(U)和極度富鈮(Nb)貧鉭(Ta)的碳酸巖型稀土-鈮-鐵礦床,本次發現的白鴿礦中UO2、Ta2O5含量分別達到20.21%、13.75%,這些成分含量不同尋常,可能經歷了特殊的成礦過程,對白鴿礦礦物學深入研究,為理解白云鄂博鈮、釷元素超常富集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該新礦物的發現不僅豐富了白云鄂博富鈮礦物的種類,為鈮礦的開發提供了重要啟示,同時為找尋更加珍貴的鈾、鉭資源提供了新方向。

2019年以來,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新范式,資源所和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成立了白云鄂博科學研究基地,白鴿礦的發現是繼科學研究基地取得鐵、稀土、螢石找礦突破之后,又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成果,進一步展示了科企合作新模式的創新能力。

本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異常富集稀土碳酸巖成因及其對稀土元素超常分異-富集控制機理研究”(No.42072114)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白云鄂博多金屬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集成示范(2022YFC2905300)的聯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