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資源保障 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的地礦機遇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其中多項內容涉及地礦行業及相關產業,蘊含極大發展機遇。
關鍵詞:能源資源安全
《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增強國內生產供應能力。推動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加強陸海油氣開發。推動頁巖氣穩產增產,提升頁巖油開發規模。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采領域。穩妥推進煤制油氣,規劃建設煤制油氣戰略基地。深入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展戰略性礦產資源現狀調查和潛力評價,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持續推進礦山智能化、綠色化建設。
能源資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將能源資源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要強化重大基礎設施、資源、核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確保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等安全;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能源綠色發展,提出要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也是中國礦業的責任和義務。要發揮煤炭的主體能源作用,加快釋放國內先進煤炭產能,保障電力煤炭等能源穩定供應。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完成原油、天然氣產量持續穩步上產的既定目標。
關鍵詞: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綱要》提出,要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煤炭產運結構,推進煤礦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優化建設蒙西、蒙東、陜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提高煤炭鐵路運輸能力。加快全國干線油氣管道建設,集約布局、有序推進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車船液化天然氣加注站規劃建設。大幅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建設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統籌推進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提升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水平。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能源安全屏障,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對國家經濟行穩致遠有著重要意義。推進煤礦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旨在進一步夯實煤炭煤電兜底保障基礎,從而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在實施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必須依靠地質工作作為基礎支撐。同時,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重大工程的實施也會進一步帶動礦產資源量的消費。
關鍵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多角度提出相關措施。其中,制造業產業布局方面,《規劃綱要》提出,要優化區域產業產能布局。優化石化化工、鋼鐵等重要基礎性產業規劃布局,嚴格控制建設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不斷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等,支持引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依托資源要素稟賦,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基礎上承接國內產業梯度轉移。推進老工業基地制造業競爭優勢重構。加強對重大生產力布局的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延伸。發展服務型制造,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拓展研發設計、供應鏈協同、系統解決方案、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務,促進制造業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提升價值鏈。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持智能制造、流程再造等領域新型專業化服務機構發展。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保障方面,《規劃綱要》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健全產業基礎支撐體系,加強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鞏固拓展與周邊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實施制造業供應鏈提升工程,構建制造業供應鏈生態體系。圍繞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關鍵原材料、技術、產品,增強供應鏈靈活性可靠性。
制造業是工業的主體,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金屬制品、機械、建材、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和其他制造等17個行業。近幾年,國家在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高端制造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密集出臺了諸多政策和配套措施。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高度。石化、鋼鐵、建材等行業已擁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獨步全球的領先企業。礦業是資源豐富地區的支柱產業,也是包括制造業在內的所有其他產業原材料供應的保障,是制造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撐。制造業產業的發展速度決定了為其提供原材料的礦業的產品增量和行業發展質量。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說,礦業本身在不斷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時,也成為高科技的制造業產業的一部分。隨著礦業發展的不斷升級,它與制造業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多年來礦業發展推動礦山機械制造不斷壯大,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
關鍵詞:提高重特大事故應急能力
《規劃綱要》提出,增強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強化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生命防護,提高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防控能力。推進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布局,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加固,加快構建城鄉應急避難場所體系。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科技信息化支撐能力,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災害事故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通信體系。
重特大突發事件部分包括礦山安全生產事故和礦山地災事故。為確保礦山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門持續加大安全生產整治力度,組織開展多個專項檢查,常態化開展礦山事故及風險分析研判,及時發布警示信息,精準化解一批重大災害風險。同時,加快推動礦山智能化建設,提高礦工生命安全保障。但礦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面臨著礦產品價格持續高位、復工復產相對集中、采掘接續緊張等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急需提高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防控能力,增強重特大礦山安全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隨著礦山地質勘查的手段逐步應用,針對不同環境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或監測預警礦山地災的發生,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也是保障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